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榜单 > 新刊 老狼与校园民谣一代:为青春歌唱

新刊 老狼与校园民谣一代:为青春歌唱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城市的墙壁上,还看不到那个“拆”字;那时候饭馆里的鱼香肉丝才三块九一盘;CD还不太普及;地上还没有讨厌的小广告;电影院里基本上没人,但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地上有厚厚的一层瓜子皮;王朔把文学颠覆了之后,投奔影视,从此中国观众可以看到自己拍的磨磨唧唧的电视剧了;作家和诗人依然受欢迎;丢失钱包的人还用不着将包内现金拿出来致谢;广播里终于可以播放流行歌曲了;即使触犯刑法的公共人物也不会在电视上认罪;街头地面上没有小广告;;报纸的周末版办得有声有色……内地开始有了商业意义的唱片公司,包装歌手成了一种时髦,没有商业意识的官方媒体还不忘在春晚上讽刺一下尚不专业的商业包装歌手现象。


1995年时的黄小茂。他是“校园民谣”的发起者,也是内地流行音乐重要的幕后推手(高原 摄)

古老的商业从贝壳成为货币那天开始就出现了,但工业社会的商业,尤其是工业社会的文化商业,对中国内地来说,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成了一句真理,但总有不小心掉河里淹死的人。

也是在那个时候,台湾魔岩公司的老板张培仁半夜翻墙到何勇家,希望能打动何勇,与魔岩签约;当制作人贾敏恕一脸疲惫从录音棚里走出来,使劲摇头,给张楚录制专辑把他头发都折腾白了。窦唯当时还在唱歌,后来不唱歌了。张楚曾经感叹,一张专辑干吗非要录10首歌;何勇认为钱都被唱片公司赚去了;窦唯始终认为他身边总有阴谋……实际上他们都不懂什么叫商业合同。


“魔岩三杰”之张楚(高原 摄)

20多年过去了,人们总是在感叹“魔岩三杰”的凋零,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由于观念上的落伍,无法正确对待艺术和商业的关系,它们从来都不是冤家,却用一种所谓的尊严将其对立。想想看,当“倒爷”这个带着商业气息却包含贬义的词刚刚过时没多久,“三杰们”就要去面对一份商业合同,他们尚不知道,自己除了是一个艺术家,还有别的属性。当然他们更不知道,这样的商业游戏过去人们玩了四五十年。其实当时何止“魔岩三杰”,从事文化工作的人都在纠结婊子与牌坊的关系。

90年代是中国历史进程的一道分水岭。当今天我们总是感叹三观不断被颠覆、底线不断被突破,殊不知,在那个时候,人们的三观便已开始动摇,只是没有今天这么无耻而已。那时候人们动摇的是世界变化太快,来不及去思考,甚至来不及去面对。一个古老的国家,要站在古老的商业意识的起点上面向未来,要颠覆很多观念,这是件很纠结的事儿。但至少,那时候还有底线,还有坚持。


1997年,老狼和高旗(左)在一起(高原 摄)

在商业来到我们跟前之前,整个中国在浩劫之后集体怀疑人生,一些被打碎的东西要重新建立,人们都心怀理想,都要把不明白的事情搞出个所以然,他们都希望未来变得更美好。所以,思想是活跃的,意识在逐步开放。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人,大概都有寒夜里烤火的感觉。

那个时期的人还没有彻底变坏,就像高晓松说的那样,当年的人都想变成坏孩子,但内心还都干净;现在人们看上去都很友善,但内心充满狰狞。如果从纯技术角度去看90年代的文化现象,你只能用粗糙来形容,印刷是粗糙的,电影是粗糙的,音乐是粗糙的……但这粗糙之中,还保持着一些老实和诚恳,创作上充满激情,商业上蠢蠢欲动但不得要领。一切看上去都是混乱的,但却给创作留下更多空间,那个时期的作品瑕疵太多,总会让你感到不完美,但能看到灵魂在跳动。不像现在,一切完美无瑕,精致到每一个像素,却再也找不到魂魄。有时候我们感觉生活在一个悖论之中:当土地贫瘠的时候,却鲜花盛开;当土地肥沃,却杂草丛生。颇有些此事古难全的意味。


高晓松(王旭华 摄)

校园民谣是那个时期热闹的文化景象中一条不太起眼的支流,它始终没有壮大,却也从未断流。它本来就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小众现象,却在不太商业的环境下变成一个大众现象,至今仍被人谈论,仍然烙在一代一代成长起来的人们的记忆中,它不仅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共同经历的体验,也是这个国家在恢复高考之后,高校文化成长的记忆,并且它是唯一一次向校园外展示了大学文化,再后来校园文化就随着高校扩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夭折了。

老狼、高晓松这拨人常常被后人提起,这一方面说明他们的作品有一定的生命力,一直在打动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校园文化成了孤本,没有后续。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4”第11期,老狼请来好友高晓松助阵,演唱《冬季校园》

老狼作为校园民谣一代的核心人物,他对待自己的歌唱事业从来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的态度,一直是被人推着往前走。高晓松也是一个在音乐行业的边缘行走的人,但他们一直受欢迎,尤其是老狼参加电视选秀节目所引起的关注不亚于曾经的巨星复出,人们又被感动了一把。

但是这感动之外,让我们看到,这些人们除了怀旧,已经别无选择。一般来说,人上了岁数才会去怀旧,因为对当下和未来别无所求。问题是,还没老,就开始怀旧,只能说明一点,没有诗和远方。没完没了地怀旧,说明没有新生事物出现。

当我们把场景闪回到20年前,再次提起那些有些模糊的名字,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因为我们近30年来文化的发展缺少一种延续和继承,当我们提起过去,让人感到新鲜,这本身就不正常。我们只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机会,讲一点那一代人的故事,他们都还有些梦想,不过是没法搬到选秀节目上的小梦想,将过去和现在做一个对比,没有分清哪个年代更优劣好坏的意思,而是告诉人们,每一代人都曾拥有不一样的东西,也曾失去过一样的东西。

(本期封面摄影:高原 / 图片选自《把青春唱完》)  

本期
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老狼与校园民谣一代:为青春歌唱(王小峰)

  • 老狼:一种活法王小峰)

  • 高晓松:我走运是因为我知道放弃王小峰)

  • 这一代人的可爱与可憎(李皖)

  • 金立:从绚烂到淡然(李翊)

  • 沈庆: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李翊)

  • 李晓东:偶遇民谣(周翔)

  • 经典校园民谣(刘彭媛)

| 社会 |

  • 时事:巴基斯坦:困于暴恐(徐菁菁)

  • 热点:谋杀在美国,审判在中国(刘敏)

  • 调查:武钢裁员(王丹阳)

  • 人物:林丹和他的生意(李翊)

  • 科学:科学需要女性(袁越)

  • 教育:男孩成长:访谈拉德利公学校长约翰·莫尔先生(赵潇)

| 经济 |

  • 市场分析:复苏能走多远?(谢九)

  • 收藏:美术寻踪(李晶晶)

| 文化 |

  • 话题:邓文迪的力量与形象,以及亚裔女性(张月寒)

  • 图像:美人儿来了(张宇凌)

  • 设计:时尚的未来,是现在(钟和晏)

  • 时尚:环境友好型时尚(杨聃)

  • 旅行:瑜伽、莫迪和印度的文化复兴(张星云)

  • 思想:心灵是如何运作的(薛巍)

  • 书评:经由美国人的胃到达他们的心(维舟)

| 专栏 |

  • 邢海洋:Model 3与汽车业的弯道超车

  • 苗千:宇宙射线引发的新思考

  • 袁越:早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 薛巍:旁观者效应

  • 张斌:谁也毁灭不掉对足球的热爱

  • :在南海联手砸中国的“场子”

  • 朱伟:王蒙:不仅仅为了文学(3)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文章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总第882期,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长按二维码 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