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榜单 > 广州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护老设施、标准化服务“搬”进老人家中

广州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护老设施、标准化服务“搬”进老人家中

  • 发布时间:2023-04-19 23:50:29

为应对人口急速老龄化,缓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状,满足居家长者享受“机构标准”养老服务的需求,近日,广州市民政局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3个老城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如有养老专业服务需求但因各种原因无法入住养老机构,或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条件暂时不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且经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定评估照顾等级2-5级的居家老年人,可申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到2020年,全市将建有400张左右家庭养老床位。

目前,各区试点工作开展得怎么样?

广州首张家庭养老床位落户人民街道

“徐大妈,早上好,我们来探你。”这天上午,广州越秀银幸颐园大德路养护院的工作人员来服务对象徐雪华的家里探视。86岁的徐雪华是越秀区人民街的老街坊,独自生活在一间13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由于患有脑梗,起居生活多有不便。

今年7月,越秀区民政部门指导银幸养老公司,将广州市首张家庭养老床位“搬”进老人的居家卧室,从而实现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机融合。

于是,养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徐雪华家安装了感应灯、防滑扶手和银幸安否网关,标志着越秀首张家庭养老床位在徐阿姨家正式落地。越秀银幸颐园大德路养护院也因此成为了越秀区人民街道首家嵌入式养老机构。

负责该项目的越秀银幸颐园大德路养护院院长周雯芹介绍,家庭养老床位有许多智能监测装置:如安否传感器可监测长者的活动情况、睡眠体征,监测仪监测老人的生理指标,银幸居家sos呼叫按钮可进行呼叫……

这些智能化仪器监测到信息后,会统一传送到银幸安否居家社区服务调度中心,后台有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处理。信息也会传输到子女端,便于子女及时了解父母的情况。

在广州市越秀区试点的家庭养老床位有许多智能监测装置,其中的“安否”智能系统可用于监测居家养老的老人的健康状况。

越秀区:推广“三入户”嵌入式居家养老

越秀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新(改、扩)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企业及个人资助新增床位、医疗护理、等级护理、人员岗位等补贴经费,调动社会力量设置民办机构18间、床位2239张,分阶段推进养老服务嵌入社区。

这包括了成功撬动越秀集团、美好家园、颐寿养老等公司主动拿出物业,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实施梅花共和颐养院、添寿养老院两家租赁到期的公有物业公开招标,促成其由单一托老功能向嵌入式机构转型升级。与美好家园养老集团深度合作,精心打造白云街孝慈轩养老院,不断嵌入大配餐、家政、日托、文化、护理站等服务元素。以此为样本,培育金德安老院、万颐养老院承接居家养老入户服务,让日托照料嵌入居家住行。紧抓颐福居、侨颐园等承接所在街道长者饭堂,让长者饭堂嵌入健康管理。

广州一家养老院展示的居家养老样板适老化设施齐全,洗澡间有坐浴椅,坐厕旁有扶手和紧急呼叫绳等。对此,越秀区民政局明确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体系规范:一是制定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相关标准,完善建床补贴预算等政策性保障。二是建立家庭养老床位信息化标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三是统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资源供给,汇集具备助餐、家政、护理、康复、生活代办等能力的社会企业、机构、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越秀区民政局局长何巍将这种模式概括成“三入户”嵌入式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入户、智能监测设备入户、专业护理服务入户。

何巍介绍道,嵌入式居家养老既能满足老人们不离家养老的诉求,又能减少养老院的硬件投入,还能增加养老机构的效能。

海珠区:计划提供200个家庭养老床位

日前,“心系长者,情暖人心——海珠区第一批家庭养老床位启动暨‘邻里抱团’养老创新推进仪式”在沙园街广重社区举行。海珠区计划在2020年为辖内符合条件的老人家提供200个家庭养老床位,占了全市床位总数的一半。

海珠区民政局介绍,截至2018年底,海珠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6.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9%,养老需求旺盛。为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海珠区筛选出4家五星级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作为试点机构,分别是雍美养老、越秀银幸颐园、华邦美好家园、松鹤养老院。

此前,家庭养老床位已在海珠区小范围试点,江海街的林达成是居家养老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他一直独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长期服用降压药。7月初,养老机构上门为他安装了家庭养老床位设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经过2个月的体验,他觉得一切都变得十分轻松,“家人们能实时查看我的身体情况,不用太过担心。我也不用总是想着煤气炉和门有没有关好,而且服务人员都很专业、有责任心,体验比请保姆更好。”

与此同时,海珠区民政局创新推进“邻里抱团”养老模式。通过“以老助老,邻里守望”的抱团养老新模式,鼓励同住一个社区相熟的老人们就近租住房屋作为养老生活场所,由养老机构上门提供相应养老服务。“邻里抱团”养老模式既满足了老人不脱离当地生活环境,方便子女看望老人的需求,又能让邻里老人们聚在一起,生活上相互帮助,情感上互相慰藉,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荔湾区:护工经过专业培训且不会“断档”

荔湾区也于近期成功申报东漖街作为广州市智慧健康养老试点项目单位,成功申报康益护理站等9间护理站作为广州市社区护理站试点单位,以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把“智慧健康养老+适老化改造+机构延伸服务”融入到家庭建床中。

荔湾区今年计划完成4间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其中,中山七路孝慈轩养老院已顺利完成荔湾区首张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工作。

在距离中山七路孝慈轩养老服务中心不足1公里的梁婆婆家,梁婆婆的女儿梁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父母都已经9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高血压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两位老人不想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社区。

去年春节前,梁婆婆家的保姆离职,使梁女士陷入困境,因为春节期间找保姆很难,梁女士找到孝慈轩养老机构,第一次享受专业护工给父母送饭、喂饭、洗衣、冲凉等服务。尝到了居家养老的甜头后,梁女士得知荔湾区正在推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就帮父母申请了。

经过一番改造,梁婆婆家装上了防跌倒的无障碍扶手、防滑垫,还有智能化设备,包括智能检测生命体征的床垫、燃气报警器、烟雾报警器、水浸感应器、门窗磁感应器、人体感应小夜灯等,还在床头安装了一键报警器。这些设备一旦报警,包括老人家里、子女手机、养老机构系统都会接到警报,有关人员就会及时进行处理。

梁女士说,父母享受到家庭养老床位的24小时护工,派到家里的护工经过专业培训,比保姆更让她放心。而且她不再需要为找保姆操心,万一护工请假,养老机构也会重新派出护工替代。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