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民谣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时政变化、生产劳动、革命斗争,小到家庭亲情、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它的语言来源于生活,通俗直白,幽默风趣,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句式可长可短,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流传。它是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最直接、最形象地反映社会的动态与变化。它也是老百姓愉悦身心的载体,即使在极端艰难困苦之中也乐观豁达,通过聊大天儿、说笑话或互相调侃获得欢乐。
(经过模式口的驼队)
石景山地区“左连帝都,右绕长河”,是古代北京永定河冲击扇的轴心,自古以来被誉为“神京右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农耕经济的优势。前些年,高井地区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古陶罐,从而确定这里在商周时期已有人群居住。鲁谷、衙门口等村落曾出土过大量汉代文物,由此推断这些村庄应该是在汉代形成的。历经千年的庞村、石槽二村至今仍保留当时的叫法。辽金时期,出现了麻峪、焦家村等村庄。元代,出现了杨家庄(今杨庄)、夏庄(今东、西下庄)。明代山西大量移民迁入,出现果户,便形成了苹果园、枣林庄(今高井)等村庄。明皇室将西山视为风水宝地,于是看墓庄户聚焦成村,如雍王府、刘娘府、西小府等。清代,又形成了礼王坟、佟家坟等村庄。现如今,石景山区共有村庄60多个。笔者就石景山区旧时各村的民谣,简略地与各位父老乡亲们聊一聊,以期抛砖引玉。
1.鲁谷村的民谣:
八宝山藏着八样宝,
鲁郭城直走京门道。
城东前倒有护国寺,
洪炉山就把刚炳烧。
鲁谷是石景山区东部最大的村落,也是东部各村的中心。据《石景山区地名志》载:“鲁谷,原名鲁郭,始称于辽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民谣中为什么称“鲁郭城”呢?原来,这里确实是一座小城。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鲁郭城的范围越来越小,最后由一座小城变成了一个村庄,名字也由鲁郭城变成了鲁谷。
八宝山与鲁谷之间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就是从京城到门头沟的京门路,是沟通京城与京西的必经之路。八宝山革命公墓所在地,过去曾有一座明朝司礼太监刚公护国寺,也称黑山护国寺,寺内褒忠祠是为纪念刚公而建的。刚公,本名刚炳,是位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明朝开国元勋,屡立大功。后刚炳战败而死。故老相传,刚炳之死还有一个巧合,因为在护国寺后面有一座小山,名叫洪炉山,按民间说法,“钢铁”遇到洪炉,一定会被烧化的,刚炳这是犯了大忌呀!
2.衙门口村民谣:
在石景山区的村落中,能与古代衙门扯上关系的只有衙门口村。据《石景山区地名志》载:“该村清代设宛平县第一衙署,掌管方圆十里乡村的民政、纳税、诉讼等衙门事务,遂得名。”衙门口村有这样一首民谣:
西街武家最有名,
干儿子就是方官承。
乾隆帝,把官封,
武家坟能栽白皮松。
摄影:幸福老货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只有家族中出了几品高官,坟地才有栽白皮松的资格。衙门口村西街武家虽然家境殷实,但也没出过什么高官。然而,他家的祖坟上就栽着白皮松。相传,方官承出生浙江,世代书香之家,后家道中落,他四处讨饭来到衙门口村,被西街武家一位老太太收养,认做干娘。方官承苦读诗书,后被乾隆帝封为一品大员,直隶总督。再后来,方官承得知自己的干娘过世,到衙门口村给武家坟地栽了一棵白皮松树,以表孝心。这个故事只是传闻,但方官承确有其人,他治水有功也是碑文有记,而且西街武家祖坟上的白皮松更是村民们亲眼所见。
另外,衙门口村有这样一则民谣也挺有趣,它善意的调笑让人回味,如一幅乡间速写,记载着村里的风土人情:
穷南街、富上街。
不穷不富是西街。
眼前快乐是横街,
找嘎达子在东街。
3.八角村民谣:
八角唱戏,卖口袋卖屉;
大峪唱戏,典房子卖地;
古城唱戏,不费吹灰之力。
这首旧时民谣提到了京西八角村、大峪村、古城村,咱们重点说说八角村。
八角村原名八家村,是明代永乐年间形成的村落,因村里有八姓而得名。据说,。先民们拉家带口来到鳌山这块地方,依附于寺庙周围生存下来,给朝廷充当林衡署的果户。八角村是个小村子,只有二三百户人家。村里大多数人或是养骆驼,或是拉骆驼到门头沟山里运煤,然后倒腾到城里去,挣点辛苦钱。有时攒点骆驼毛卖,日子过得很清苦。每逢年节唱戏时,村里人勒紧裤腰带凑钱,有人就把运煤时装煤用的2米长的线绳口袋和骆驼身上垫的屉(驮煤架子与骆驼之间隔离垫)也卖了,每个卖的钱也就合现在的三四十元的样子。钱凑够了,就在村里庙前一米多高的平台上唱些民间小戏而已。
京西大峪村是个村子,人口多、煤矿多,银子多。他们之所以“典房子卖地”,是为了让场面更红火些。而古城村有秉心圣会这么庞大的队伍,有热心参与的村民,众人拾柴火焰高,唱戏能不容易吗。
4.庞村民谣:
庞村有个大铁牛,
两个犄角一个头。
四个蹄子分八瓣,
尾巴长在屁股后头。
摄影:京西走马
这个风趣幽默的民谣再现了永定河边庞村大铁牛的形象。庞村位于永定河的拐弯处,每当雨季容易发洪水,皇上在此修了“十八磴”。据传说,在十八磴的第九磴下,压着一个神牛,人们救出它,就能治水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庞村的大铁牛却是千真万确的。庞村人为了预防洪水的到来,在庞村西南河边铸造了一个大铁牛,大铁牛与真牛相仿,由生铁铸成。每当洪水来临,水涨到一定程度,河水就灌入了大铁牛的嘴里,肚子里的“机关”就响了,大铁牛就发出了巨大的“哞——哞——”的吼叫声,声传数里,村民们哪怕在睡梦中,只要听到大铁牛的叫声,就知道洪水来了,赶忙逃命了。
5.北辛安民谣——《妙峰山古香道民谣》:
西便门出来您向西,
金水玉潭脚踩泥。
北沙沟的茶水好,
田村的大庙台阶高。
喝口水,抽袋烟,
前边到了北辛安。
北辛安的灯笼照得远,
连夜爬上了石景山……
北辛安的灯笼指的是当年在北辛安开办“西天顺”杂粮店的陈氏家庭。因为陈氏家庭靠为皇宫制作灯笼起家,人称“灯笼陈”,他们家制作的灯笼远销各地,故“照”得远。
6.模式口村民谣:
模式口,街头长,
家家住着和尚房。
摄影:李双喜
石景山区有一个自明清以来就闻名京西的村落,名叫模式口。模式口村环境幽美,山清水秀,北倚翠微山支脉蟠龙山,南向永定河,曾被明代文学家李东阳誉为“甲于天下”的风水宝地。
再说“街”。模式口大街东西走向,足有1500多米,西高东低,是一条龙形古街。村西隘口处地势高而险要,原有古刹海藏寺,如龙头高昂。古街由西向东地势层递渐低,最低处是街东头,与一个名叫“碑儿上”的小村相连,如龙尾伏于水中。因为模式口是风水宝地,所以古墓古寺也非常多。除法海寺、承恩寺外,还有龙泉寺、海藏寺、万泉寺、永济寺、慈祥庵、慈云庵等,村中还有两座碧霞元君庙和三座关帝庙,其他较小的如龙王庙、城隍庙、周公庙、苏武庙、娘娘庙更是难以统计,所以民谣说“家家住着和尚房”,不是说村民们住在寺庙里,而是说自家盖房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废寺的遗址。
7.八大处民谣:
翠微平坡卢师山,
长安灵光三山庵。
大悲龙泉香界寺,
宝珠证果十二观。
这首八大处《三山八刹十二景》民谣就像一段简明扼要的广告词,让我们对八大处的三山八刹十二景一目了然。三山是翠微山、虎头山和青龙山。三山走势如“太师椅”,左有青龙,右有白虎(虎头),真有“青龙白虎保翠微”的意味。八刹,即歌谣中所说到的三山之中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寺、香界寺、宝珠洞和证果寺八座寺庙。八座寺庙规格不同,大小不一,各有特色。十二景为:绝顶远眺、春山杏林、翠峰云断、卢师夕照、烟雨鹃声,雨后山洪、水谷流泉、高林晓日、五桥夜月、深秋红叶、虎峰叠翠、层峦晴雪。
作者:杨志宏 民谣演唱:豆子
文章来源:石景山新闻网
石景山杂谈编辑
《石景山杂谈》商务合作QQ:3031659834
《石景山杂谈》投稿邮箱:shijingshanzatan@126.com
《石景山杂谈》官方微博:网页版:http://weibo.com/sjszatan
手机版:http://weibo.cn/sjszatan
有突发事件在微博上@石景山杂谈 就有可能上头条哦!感谢您的支持!
指纹识别不了二维码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