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玉林朋友圈疯传着一首玉林民谣,其将玉林28个乡镇的特点用简短的七言句高度概括出来,朗朗上口且一语中的,特别是用玉林话来读,韵味十足,非常接地气。小微有幸见到了这位作者,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个奇才~
先来看看这首民谣↓↓↓
玉林民谣
作者/陈业然
写这首民谣的人叫陈业然,他说创作这首民谣时,刚好是台风“天鸽”来袭。一位朋友写了一首玉林是福地的打油诗给了他灵感,他觉得,玉林既然是福地,那就该把玉林的特点给说出来,于是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首发在朋友圈,没想到被朋友转发出去,能引起那么多玉林人的共鸣。
陈业然,今年63岁,高中学历,一家建材厂的退休工人,。陈业然说他写“诗”是突然“开窍”的。那是2015年中秋节,一位朋友发来一首为他量身定作的打油诗,“来而不往非礼也”,从未写过东西的他花了一个早上,编了一首发了过去。没想到赢得一片喝彩,都说他“有才”。
陈业然受此鼓舞,诗兴大发,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琢磨成打油诗发到微信朋友圈。
“有时候一天没有发微信圈,就有朋友打电话来,问我今天怎么没有作品出来了。”
渐渐地,他就像一个签约的网络写手,每天必须更新作品,否则会被“读者”投诉。久而久之,陈业然养成了写打油诗的习惯。
陈业然每天用手机写诗,乐此不疲。
陈业然写诗都来源于生活。有一天见到妻子在面前忙来忙去,有点过意不去,就写了一首打油诗《老婆是块宝》送给妻子:
妻子看了很满意,他随后将这首诗发到微信圈上,没想到获得点zan无数。还有不少女性粉丝也都纷纷转发分享。
陈业然热爱生活,为人爽快,乐观向上,乐善好施。他认为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是诗。
陈业然写得更多的是关于自己家乡的人、事、物和景。许多关于家乡的打油诗让人爱不释手,印象深刻。《家乡六西》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山村:
有一次他到博白宴石山游玩,当场写了一首打油诗。这首诗被住在宴石山附近的一个女孩看到,传到了朋友圈中,并被朋友不断转发,结果引来一些从来没到过宴石山的外地朋友踏纷而至,连停车都困难。
因为喜欢写诗,特别是茶余饭后就喜欢琢磨,陈业然关于玉林美食也写了不少,不少店家以他的打油诗作为宣传词。
陈业然的记忆力非常好,讲故事可以一两个小时滔滔不绝。喜欢看报纸看新闻,评论国内国际时事,经常就热点新闻作诗一首作为他的评论。因为发表得多,他被朋友称为“民间时事评论员”。
他还是我们”玉林日报微报“的忠实粉丝。
陈业然说他写诗的出发点是好玩,想不到小小的打油诗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一天不写诗就不舒服,一有素材就如打鸡血一样兴奋。两年时间,他写了400多首”诗“,也练就了用手机写作,思路厘清后一挥而就,10多分钟就成一首琅琅上口的打油诗。小微采访他时,短短时间他马上成诗一首送给小微,几乎脱口而出。
陈业然当场作诗一首给玉林日报微报。
诗写得越多,朋友也越多,这让他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业然与广西区党委办公厅原副主任、玉州区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黄桐华结识。黄桐华读过他的作品后,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此俚语歌体水平甚高,值得一读。此种乡俗文化应收集整理并结集成书,以传后人。”如今,连他8岁的孙子扬扬也跟他写“打油诗”,写了二十多篇,还有模有样呢。民谣给一家人带来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陈业然说,写诗的乐趣就在这里。如今,小微也成了陈业然的粉丝,每天都会在他的朋友圈看一下他的最新诗作,然后会心一笑……祝愿陈老师早日出书!
采写:宋建州 胡富光
责编:冯榆
主编:宋建州
★最新!玉林 “巴掌”女婴收到捐款24万余元,但是......
★飞天的机会来了!广西2018年空军招飞启动,全玉林正在初选!还可以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