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时,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比例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就进入超老龄化。从数据来看,以上海为例,目前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率仅次于辽宁和山东。
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户籍常住人口中除65周岁及以上年龄组外,人口数量最多的是35-59周岁年龄组,为541.5万,17周岁以下的人口不到其三分之一。可以预测未来上海的老龄人口还将继续扩大。
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难承担的费用。
上海29.8%的养老院月收费在0-2999元,40.3%在3000-4999范围内,超过9000元的为凤毛麟角。这样的收费标准别说对一户家庭,让老人自给自足都是可以的。
来源: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
2015年上海老年人的月均收入达3863元完全有能力承担一般养老院的开销。而对于领养老金的老人来说,平均养老金能达到3030元。也就是说,养老金就能帮忙负担不小一部分的月收费。
但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却不一定能跟上需求。按照《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中心城区各区养老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区域内户籍老年人口的2.5%,郊区各区县养老机构床位数不低于区域内户籍老年人口的3.5%。
根据上海民政局统计,上海目前共733家养老机构,床位数量上除了宝山、嘉定、闵行外,其余各区均没有达到目标。中心城区只有长宁区有床位空余。
2017上海户籍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的人口有483.6万,按照11.2%的比例来算,也大约有53.9万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需求。目前上海的床位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以上海黄浦区来说,最大的一家养老院床位也只有500个,而全上海市养老机构的平均床位为181。显然,如果老人都按照料意愿进行养老,会造成养老机构的超负荷。
养老是大民生问题,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养老服务必会更加优质。